【人間社 蘇茂霖 台中報導】2024-04-08

佛光山惠中寺舉行佛學講座,4月6日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暢談《阿含經》,引領僧信二眾了解佛陀的世界觀、人生觀及修行方法。心保和尚說,貪瞋痴與煩惱相應,依怙《阿含經》教導,勤修戒定慧,能熄滅貪瞋痴、去除我執煩惱及解脫輪迴之苦。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偕同各別分院法師帶領信眾共襄盛舉,現場及線上近1500人歡喜聆聽。

心保和尚表示,《阿含經》一般分為《長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與《雜阿含》四類,屬原始佛教上座部的經典,而《佛光大藏經》第一部出版的是《阿含藏》。2500多年前佛陀降生、修行、證道、弘化都在人間,佛涅槃後,弟子把佛陀說法智慧結集為經典,由祖師大德弘揚傳承;《雜阿含》內容較傾向修行解脫法、比較有人間性,而解脫是修行人所需要的,因此,人間佛教就是佛陀本懷。

《雜阿含經》第一卷講五藴,佛陀說,色、受、想、行、識皆跟塵相應,都是空、假的,這些塵垢會汙染心性。六祖聽誦《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不起貪瞋痴執著,相當於心自在解脫。保和尚提點佛陀的教示:世間是生滅、有來有去的現相,而出世間真相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無來無去的,要了解佛教義理,並且透過很多修行才能超凡入聖。

心保和尚說,眾生活在欲界的財、色、名、食、睡中,所習得的知識不等於解脫,造成煩惱一大堆;佛陀告訴我們「諸行無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觀世間無常變化是正觀,,可遠離貪瞋痴,心不升起太多有所求的束縛,對歡喜與不歡喜不起心動念,這是修行的成就,能證悟解脫。

《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能度一切苦厄,了解緣起性空法義,才容易放下我執。保和尚舉金碧峰禪師典故說明,人常被物欲所綁,禪師僅放不下一只玉缽,差點遭受輪迴苦果,眾生貪愛染著、想擁有的很多,代表須放下的很多,財富終究一場空,因此佛法大家放下執取、捨得布施,富貴自會回到身邊。

修行要從觀緣起性空下手,「不思善不思惡」是要我們當下的心念不受外境影響。《涅槃經》云「本有今無,本無今有,三世有法無有是處」意即,雖是有卻是空。參:天寒降雪時,夏天涼風在哪裡?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指來去皆無處所,不是說根本無來去。

舍利佛聽聞「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法語,即皈依佛陀教誨證阿羅漢果,心保和尚說,開悟不是靠打坐,是要自己去思惟、熏修止觀,而觀苦、空、無常、無我是正觀,明白苦受是過去所集的因,如實觀能從貪瞋痴、計較中解脫出來,必須了解佛陀教導的菩提大道,別錯過光明出口,否則就會迷路、衍生煩惱;以三十七道品的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能契入《楞嚴經》所說的「銷我億劫顛倒想」及《金剛經》教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依教奉行就能去除我執煩惱、自在解脫。

文章轉至:人間通訊社
影片轉至:人間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