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詹妙達 台中報導】2022-06-10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榮譽院長、國內肝臟移植權威醫師鄭隆賓,6月8日晚間應佛光山惠中寺邀約出席「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以個人經歷闡述「醫師不變」,以其不斷開發創新技術,推動生醫產業及國際醫療的獨到醫療成就,幫助病人走上重生之路。

鄭醫師提到有二種志業不易改變,宗教和醫生。他說,全世界最老的醫生,以114歲高齡在美國小兒科執業73年、台灣苗栗公館鄉福基診所最老的醫生謝春梅,在99歲往生前仍在行醫。這二個案例在在說明醫師守護病人的志向很難變易。

常有人問鄭醫師何時退休?他說,在身體狀況允許下,他仍會繼續行醫,若重新來過,他下輩子的選擇仍是當醫生,並且是外科醫生。提到自己一生堅持不變的部分有四點:救治病人的用心、挑戰困難的勇氣、傳承教學的執著及終生學習的堅持。他也笑稱,壞脾氣和天生的急性子也是很難改變,但還是會慢慢去改變。

鄭隆賓說:「一條線就是一條命」,「一吋山河一寸血」綁線的速度與角度,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為了培養更優秀的醫師,守護病患寶貴的生命,他傳承教學的執著也從不改變,他嚴格要求年輕醫師落實基本功、確實掌握病情、追根究柢及培養出堅強團隊。

時代在變,行醫也非一成不變。鄭醫師說:醫生不變的是要求自己終身學習,學習「AI人工智慧」、科技部超高齡計畫的「細胞治療」課程,秉著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創新不斷學習,並說不懂AI的醫生可能會被淘汰,AI有速度、精準度、遠度特色,但缺少溫度,醫生看診是需要溫度的,而人工智慧的應用只在輔助診療,也說明外科醫師非屠夫,決定不開刀的醫師,病人能恢復健康才是最厲害的高手。

鄭醫師強調:觀念要變全人醫療,應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顧。人要如何保持健康不生病,他用壽命預測試驗,從遺傳、生活習慣、型態、工作性質等因素,說明從:一、救治方法和技術要變。二、觀念要變。三、醫學改變,應從養生、保健、醫療著手。最後提出,退而不休,樂觀進取,人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大家每天都要變,且要愈變愈好,這樣的人生才具意義。

文章轉至:人間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