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間福報編輯部整理

「慈善救濟本來就是佛教徒的責任,社會固然需要熱鬧的慈悲,但更需要寂寞的慈悲;因此,數十年來佛光人默默關懷被社會遺忘的苦難者,或窮鄉僻壤的居民,抑或不幸家庭、弱勢團體等,也就少對外宣傳了。」星雲大師在《貧僧有話要說》一書中,如此扼要地說明佛光山跨越了逾半世紀以來,對慈善工作所秉持的態度。

其實,早在國共內戰時期,大師率領「僧侶救護隊」渡海來台,只因為「眾生需要」,可說是佛光山慈善工作的濫觴。繼而在宜蘭弘法時期,帶領青年學子監獄佈教、1964年於高雄壽山寺創設「慈善堂」,接著成立「急難救助會」,每年舉辦冬令救濟,乃至佛光山開山之後,接收「仁愛救濟院」、成立「大慈育幼院」;1989年設立「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統籌辦理各項社會福利工作等,無不體現了佛教慈悲的精神。

●大慈育幼院 悲心眾緣成就

星雲大師曾說:「大慈育幼院可以說是與佛光山同時發展的。在我的記憶裡,有佛光山就有大慈。」佛光山剛開山時,社會經濟普遍貧乏,加上戶政制度不完善,常有人把孩子送請大師幫忙撫養,大師總是憐憫的一一收下,甚至讓孩子歸在自己的戶籍,跟著俗姓「李」。

時任交通銀行經理的徐槐生先生,眼看孩子愈來愈多,便和大師商議共同發起成立育幼院,1970年獲准通過。大樹鄉民謝義雄居士慨然捐出緊鄰佛學院二甲的土地當院址;佛學院師生展開一個月的義賣,隨即環島行腳托鉢籌措資金,加上各界善心人士的支持,院舍在1975年落成啟用。

慈容法師回憶道:「佛光山剛開山的時候,在一個簡陋的小屋子裡,收容了五名孤兒,我就做了第一任院長。後來陸續增加到一百多位院童,相繼的院長有慈嘉、慈怡、依弘、依來、蕭碧涼等。」

●建立信心 涵養健全人格

師範學校畢業的「吳主任」,也就是後來的依來法師運用音樂、繪畫等才藝教育孩子,點滴建立起孩子的信心,並養成「不怕辛苦自己來,尊師重道我應該」的信念,為每個大慈孩子奠定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上了大學,可以選擇在大慈家庭工讀,承擔文書行政、電腦操作、環境維護、烘焙典座等工作,在老師的協助下,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從做中學、學中做,累積人生圓夢的資糧。

每年春節期間,持續一個月的「三好嘉年華化妝遊行」和義賣,是大慈家庭一年裡最重要的成果展現,更連續多年受邀參加高雄市燈會、友寺廟會活動。

●感恩惜福 推動生命教育

因應社會發展,2001年成立「大慈育成中心」,將大慈育幼院培育孩童的寶貴經驗,擴展到一般青少年,在寒暑假期間舉辦快樂生活營,以藝術文化和生命教育為主軸,讓學員從遊戲及生活中認知「生命」的內涵,深植感恩、惜福、結緣的人文素養。

大慈育幼院的創立,緣起於星雲大師「天下兒女都是我的兒女」的慈心,加上眾緣的支持,孩子們得以安穩地在佛光山生活和學習,長大後回歸社會,五十多年來已有逾八百對佛光山的「王子」、「公主」成家立業,現今大慈仍持續將這股安定的力量擴及到社會各角落。

●蘭陽仁愛之家 安頓長者身心

除了育幼院,大師於1967年接手因故無法續辦的「仁愛救濟院」(後更名「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依融、紹覺法師奉派發心前往服務,創台灣佛教界比丘尼負責社會慈善事業服務之先例。

●雲水日托 多元關懷學習

佛光山慈善院很早即關注人口老化的問題,1998年在星雲大師的指示下,率全國風氣之先,創辦「福壽學苑」,提供長者日托服務;並受教育部委辦到村里社區巡迴進行「每周流動教室」。2006年起,辦理社區長者教育巡迴服務,半年內走遍了宜蘭縣十二個鄉鎮、二百三十多個社區,縣府更提出委辦要求,與礁溪鄉公所合作辦理「雲水日托站」,共走入十八個村落,以結合社區特色的課程,豐富長者的生活與視野。另外,仁愛之家也接受衛福部的補助,設立社區關懷據點,鼓勵長者走出家門,維持社會人際關係。

因應社區服務,仁愛之家的佛堂兼作多元學習的場域,2013年成立日間照顧中心,以教育、文康、休閒及輔療團體活動,增進長者自我照顧能力,乃至不定期舉辦家庭座談和健康講座,希望透過「全心照顧、安心托付、貼心陪伴、愛心照護、心靈自在」的「五心級」服務,協助長者健康老化,減輕家屬照護的壓力。

●院舍重建 優化長者服務

仁愛之家歷經五十餘年歲月,新院舍在三年的重建工程下,2018年9月落成啟用,除了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空間,也設置完善的醫療設施,讓入住者都能安享自在的晚年生活。同時規畫公共區域,延續日間服務「關懷據點」的功能,免費提供多項設施給鄰近社區長者、民眾使用。

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從傳統的救苦濟貧,到設立安養機構,投入雲水日托社區服務、長青食堂共餐、日間照顧,以及為獨居長者、弱勢送餐等多元服務項目,善盡社福機構之責,為社會帶來溫暖。

●全球災難援助 守護苦難人

除了設立慈善福利機構,每逢世界上發生重大災難,大師總是在第一時間,指示全球佛光人給予相應的救助及祈福祝禱,撫慰生亡。如1999年「九二一震災」,佛光山與國際佛光會在台灣北、中、南成立聯合救災中心,動員五百名法師及一萬五千名佛光人投入賑災,並協助認養多所受災國中小重建;2001年美國的「九一 一恐攻事件」,佛光山紐約道場於第一時間主動提供翻譯、食物、臨時住宿等服務,並捐出佛光山梵唄讚頌團美加巡迴演出收入協助救災;同年10月,大師帶領四十位僧眾至災區祈福灑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大師指示佛光山、佛光會於第一時間捐出一千萬人民幣給當地佛教團體救災,全球海內外道場設置往生罹難者超薦牌位,佛光會也啟動救援、醫療、民生物資、人道關懷「四合一」救援系統前往災區援助。

2009年的「八八風災」,造成南台灣嚴重災情,佛光山南區各分別院、分會立即前往賑災,佛光山也在福慧家園緊急成立安置中心,短短一個小時,動員僧俗二眾百餘人完成,集體創作的力量,讓社會局人員讚歎不已。

近十幾年來,世界上的災難未曾稍減,如日本東北強震、南台大地震、各地區的風災、水患,乃至近年來擴散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俄烏戰爭、阿富汗政變,以及斯里蘭卡政府經濟崩潰,導致能源糧食糧及醫藥用品等短缺,佛光人無不全力馳援救助、撫生慰亡,積極實踐「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道精神。

 

文章轉至: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