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大林講堂暨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4月7日在大林講堂舉行健康講座,禮請嘉義醫院中醫科主任張春芳醫師,主講「淺談失智症相關介紹、照護及預防」;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醫師,主講「中醫養生保健及穴位按摩」。講題深受現代人重視,吸引百人踴躍參與。

大林講堂監寺覺舜法師期勉大家學會養生保健方法,才能得到健康效益。醫師指出非藥物治療有很大的效果,因此法師鼓勵大家要經常運動、親近大自然,常到講堂參加念佛禪修、聽經聞法、做義工與人互動,以心靈教育來活化大腦細胞,以免憂鬱失智纏身。

張春芳醫師熱心公益,長期參與慈悲基金會雲水義診。他建議大眾從40歲起就應培養保健觀念,才能降低憂鬱、延緩失智症的發生。失智症分有退化性、血管性或其他原因性,是腦部神經退化的病症。阿茲海默症早期症狀是健忘、認知衰退、情緒不穩;中期症狀是四處遊走、走失,妄想、幻覺誤認,作息日夜顛倒;晚期吞食困難、大小便失禁、長期臥床。失智症有十大危險因子,早期的篩檢是防患的重要課題。

張醫師強調,憂鬱、失智的預防勝於治療,藥物冶療費用昂貴、效果有限,非藥物性的治療又勝過藥物治療。因此病人確診後,他往往著重心靈治療,叮嚀患者要養成規律生活、運動習慣,鼓勵學習八段錦或到户外走動,到道場薰習靜坐念佛,採用食物療法及中藥調理體質。醫師提出2項重要原則,「藥不要吃一輩子,但該治療時還是要定時服藥」、「照護病患要用友善態度,不可驚嚇他,順著他的能力鼓勵他、引導他做有益身心的活動」。

李昌諴主任滿懷熱忱,多年來擔任雲水義診筋絡推拿醫師,介紹中醫以智愛湯、抗憂解鬱茶和寧心安神飲來調養患者體質。建議病患常用梳頭、健步、手指功、太極拳等動作,促進血液循環及訓練手脚平衡;用人參、川七、四物湯改善大腦毛細血管循環;用山楂、茄紅素、抗氧化劑清除大腦中的壞蛋白質。

李醫師說照顧失智症患者,要以耐心去關懷付出,相處久了會感受到彼此的友善,即使推著輪椅上的患者出去曬太陽或是聊聊天,就會讓對方感到高興和溫馨。李醫師接著介紹穴道處位及按摩方法,頭頂百會穴可預防治療失智、中風,按壓風池穴,可治療頭痛耳鳴,還有台語常聽到的膏肓穴,可治咳嗽、氣喘。穴道都可適度用按摩、拍打、揉壓,或用梳子梳理頭部舒解壓力或疼痛,李醫師提醒「要切記,不可刺激到主動脈」。

來源出自:人間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