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6月10日在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線上「雲講堂」主講:「七十才開始」,分享一生經歷及人生下半場「散」的智慧。

趙怡表示,走過悠悠70歲月,一路有許多風雨波折、起伏跌宕的教訓和啟發。回首年輕時以「樂觀進取」為座右銘,努力不被險惡世道所擊倒;中老年後接近佛法,發現「慈悲喜捨」才是快樂的泉源。兩年來親沐星雲大師的身教、言教,參與佛光會的行善義舉,雖已不年輕,卻覺得人生七十才正開始。

「人生前30年是『聚』,以聚斂攘利為能事;下半生是『散』,把個人所擁有的知識、經驗、愛心散播給別人。」趙怡引述作家王鼎鈞的話指出,這一生最大的福報是在曾任佛光大學校長的故長兄趙寧引領下親近人間佛教,母親、兄弟及全家人都皈依星雲大師座下,同霑法喜、幸福滿滿。

隨政府來台的榮民第二代趙怡,1950年出生於基隆,童年在高雄左營海軍眷村度過。他說,回顧生平,小時候坐著軍車、唱著軍歌就讀軍人子弟小學,在半軍事生活環境下長大,培養出淬礪奮發、紀律團結的精神;成年後出國深造,異鄉遊子的獨立生活挑戰和磨練,不僅是人生的轉捩點,所萌生強烈的愛國情操,也影響一生作為。

「與佛光山結緣充滿許多驚喜。」趙怡表示,第一次與佛相遇是在1966年開山建寺時期,自己因車禍化險為夷,事後母親帶我們上山禮佛;多年後,在美國洛杉磯擔任哈仙達崗Hacienda Heights華人協會副會長,當時佛光山西來寺正籌備建寺,積極與在地居民溝通化解紛爭;1985年,故長兄趙寧在飛機上巧遇來美巡視西來寺的星雲大師,數日後兄弟3人相偕探望大師,並跪拜膝下成為三寶弟子。

趙怡於1987年學成歸國,20年間跨足產、官、學領域,在大學教新聞傳播、媒體經營,任聘政府發言人和新聞局長,制定傳播政策,培育傳播人才,而慈善機構負責人的歷練,更將慈悲、愛心延伸到關懷社會和公益服務。

為尋訪歷史長河的華夏文明,趙怡在2008年到大陸居住10年,一償平生宿願;致力兩岸文化交流,並在上海交通大學教書。他風趣地說:「父親年輕時報考該校名落孫山,當不了交通大學學生,那就換兒子來當老師,也堪稱是繼承父志!」上海的居所恰與星雲文教紀念館比鄰,晨鐘暮鼓別有情懷。

趙怡在2019年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正式進入佛光會門牆。他表示,退休年齡正是人生經驗最豐富的時候,秉持退而不休的精神,深入佛光會務,覺察世間苦人多,要多行「三好」、扶助弱勢。這些年在佛光普照的正能量感召下,人生下半場要努力「散」緣,布施大眾、廣度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