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 李雪麗 台中報導】 2020-06-19
「您知道現在的青少年其實不怎麼快樂嗎﹖」曾獲師鐸獎、總統教育獎、台中市文學獎首獎,也是知名作家的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蔡淇華,做過調查研究發現,有憂鬱情緒的國、高中生不在少數,因此6月18日在佛光山惠中寺2020「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雲講堂」中,他分享多年來,陪伴學生走出情緒困擾的方法,希望提供教育者及父母做參考,讓年輕的一代重拾快樂。

根據蔡淇華對666位國高中生所做的憂鬱情緒量表統計,有26%的國中生憂鬱情緒表現很明顯,高中生所得的數據是52%,也就是2個高中生就有1個自覺不快樂,而有嚴重憂鬱情緒的高中生比例是26%,意即4個高中生就有1個極度不快樂,綜觀他們覺得不快樂的原因,最主要是課業壓力、人際關係及天生的憂鬱情結。再者天下雜誌報導,大學生參加諮商的人數,及教育部的全國自殺通報資料當中,也顯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年輕人不快樂。

值得注意的是,有自殺意圖並付諸行動的人當中,成長率最高的,是15歲到24歲之間,也就是青少年以及壯年。或許也該思考,試圖讓學生減輕課業負擔的教改,為何沒有讓學生愈來愈快樂﹖蔡淇華從陪伴學生的經驗中,舉出五個有效的方法。

首先,蔡淇華認為要教「失敗學」,讓學生知道失敗並不可恥,台灣的孩子從小在考試的競爭中長大,往往覺得只有贏過人家,考進前幾志願才算是成功。因此可以看到2019年12月Pisa對全世界青少年的一個問卷調查中,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就是台灣的學生,女生尤甚於男生。成功經驗愈多的孩子,愈缺乏失敗經驗,於是遇到失敗時,反應更驚人。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尤其在感情方面,遇到挫折就是呈現破壞式思考,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因此要教孩子學會接納失敗。

其次,多元的時代,學生也各具特性,蔡淇華表示,要主動伸出觸角,關心每位學生,才能發現問題所在,學生的困難點,並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協助,面對不快樂的下一代,如果老師們具備特殊教育的素養,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第三,是要設法處理各種霸凌,師長永遠是霸凌訊息的神經末端,蔡淇華會在開學第一天,告訴全班同學,不允許有霸凌事件,並鼓勵被霸凌的孩子向老師報告。

第四,要從學生的長處出發,不同的孩子,學習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些人適合動手做,有些人可以做抽象式學習,有些人適合用聽覺,有人適合用視覺。彼得杜拉克也說過﹕「人只有從自己的長處出發,才能夠贏過別人。」蔡淇華提及自己,從大四考預官英文只考8分,到後來能成為英文老師,靠的就是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最後是要做動態的陪伴,做課程性的陪伴,也就是積木式學習,蔡淇華在6月份出了新書,插畫是學生畫的,原本是一個拒學的孩子,從陪伴過程中看到,只要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那麼師長所提的要求,他都會願意達成。唯有我們耐心陪伴孩子第二次習步,他們才可能慢慢走向一個穩定的人生,達到108課綱適性揚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