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
洪蘭說明,凡是沒有生存威脅或一成不變的訊息,大腦就會視而不見,眼球的震動是為了不斷產生新影像,否則重複的影像就會被忽略;大腦會產生觀念,觀念帶來行動,行動產生結果,此結果又會回去形塑大腦。也就是說,不是經驗本身,而是回應經驗的方式會塑造我們的大腦。從研究顯示,盲人會使用視覺區協助閱讀點字,兩歲失去整個左腦的孩子到了小學智商卻沒有變差,顯示大腦是「用進廢退」。
「以書瘦身、享用一生」,致力於推廣閱讀習慣的洪蘭指出,只需要讀書一個月,就可以改變大腦中負責記憶區的海馬迴神經的激發量,說明為什麼讀書可以改變氣質。
他表示,因為大腦易變的特質,同樣的回饋會因經驗而被解讀成不同的意思。所以施恩要先淡後濃,施威要先嚴後寬,否則昨日的驚喜會變成今日的理所當然,最後會演變成你欠我的而心生不滿。洪蘭鼓勵結婚的夫妻,要改變自己去適應另一半,「選擇只是開始,完成才是目標」。
洪蘭指出,昨日的太陽曬不乾今日的衣服,改變心態很重要。大腦的易變也顯示在決策行為上,做太多的選擇會耗費大腦的能量,大腦也喜歡反芻,所以人常常會在選擇之後感到後悔,其實簡單就可以快樂。最快樂的不是擁有一切的人,而是自已心中能充滿感恩。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快樂是接受你得到的東西,「感恩和滿足」是持有幸福感最重要的兩個要素。
洪蘭表示,有壓力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他鼓勵聽眾拿出勇氣做出改變,接受不能變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分辨改變的因子。他強調,當你覺得壓力很大無法承受時,暫時放下去幫助別人,助人經驗會增強自信和自我效能,進而將壓力轉換成解決問題的動力。
「為人點燈,明在我前」,洪蘭指出,要「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當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做一個被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