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1967年5月16日,星雲大師開創了佛光山,迄今走過五十六年歲月,先後建設僧眾修持的總本山、供奉佛牙舍利的佛陀紀念館,和研究教義、培養人才的藏經樓。

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時值壯年四十歲。當時滿山野草刺竹,交通又不便利,信徒不禁大失所望說:「這種地方,鬼都不來!」大師力排眾議,率領出家弟子們同心協力,搬石運土,移山填溝,工程屢遭豪雨洪水沖毀,大師與弟子們拿棉被床單等覆土,不屈不撓奮戰,終將一片荒山建設成宏偉道場。

2003年佛陀紀念館安基動工時,大師七十六歲,因罹患糖尿病導致眼底鈣化,即便行動不便,仍坐著輪椅規畫藍圖,一日三回巡視工地,讓工程人員敬佩與感動。

2011年佛館落成,大師已八十四歲。隔年,藏經樓開工動土,大師的雙眼更加模糊不清,憑著一生累積的工程經驗,用眼根以外的五根去感受、去判斷,指導後輩建成輝煌的藏經樓,完成佛光山上最後一棟建築,此時大師已高齡九十。

研究佛典 讓法產生力量

藏經樓是一個結集人間佛教、發揚人間佛教的重要基地,其內設的「人間佛教研究院」是培養佛教青年學術研究人才的地方;正式啟用後,不定期舉辦人間佛教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際專家學者,以「人間佛教」為題,從經典、歷史、思想、宗派、文學等不同方向,研究人間佛教相關課題;並整理當代人間佛教文獻資料,推動人間佛教國際化。

藏經樓設有「人間佛教研究院」,大師說,人間佛教是延續佛陀的教法,而藏經樓未來也會是結集、發揚、建立人間佛教思想體系的重要基地。人間佛教研究院核心項目有:

1.學術會議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人間佛教座談會

‧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2.出版著作

‧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學術論文集

‧人間佛教高峰論壇論文集

‧人間佛教學術思想叢書

‧人間佛教青年寫作論文集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雙月刊)

‧人間佛教研究論文英譯

3.培養人才

‧英文弘法人才培訓

‧人間佛教本土化人才培訓

‧青年博碩士人間佛教論壇

‧人間佛教青年寫作獎學金

‧人間佛教徒眾學術研討會

‧佛光山徒眾人間佛教短期研究班

4.人間佛教資料庫

‧ 佛光百科網站(Fo Guang Pedia)

‧ 英譯佛光大辭典及人間佛教資料庫

‧ 佛典數位化

‧ 藏書檔案

5.支持佛教研究中心運作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及推廣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澳洲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

‧美國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所

‧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香港恒生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上海大學佛教思想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

藏經樓的建築相當特殊,第一平台的一樓是法寶廣場,第二平台就是藏經樓,分為一樓主殿,二至四樓為研究室,四樓設有存放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大師認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收藏的《大藏經》需要有人去研究、宣說、弘揚,法才會產生力量;讓藏經樓不僅僅只是一個圖書館而已。」

藏經樓建在佛光山旁山坡地最高處,因基地呈不規則狀,很難取得中央方位。當時,負責建築的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設計了一個圓形的建築,因為他想:圓形無方位可言。大師和他說:「不一定要有東西南北,但要讓大家能接受。」

為了勘查地形,大師每隔幾天就到基地巡視,由侍者開車載著他上山,經過彎彎曲曲的山路,加上大師視力模糊,實在很難判斷方位。

每一次,當大師從法堂出來後,就開始記方位,上了山坐上輪椅,沿路會問慧知法師:「我現在面向那?現在是哪個方位?」身旁弟子很仔細的向大師報告,您左邊是佛館,右邊是荔枝園……

大師用身體去感受方位和地形,整個過程就像瞎子摸象般,一點一滴去感受。大師用耳、舌、身根,去彌補眼根的不足,最後終於指出現在藏經樓的方位,恰到好處,正面看去就是一覽無遺的高屏溪。

當大師將方位定好,之後的因緣都聚集了。大師說:「虛空無方向,沒有東西南北,一切都是緣起。」

見證這整個奇妙過程的慧知法師說:「師父到底看不看得到?如果他看得到,又為何花三個月的時間,去感受所有的方位;如果他看不到,又如何知道現在這個方位最好?」

殿宇輝煌 美感連成一氣

藏經樓建築有個大挑戰,兩個基地落差十八公尺,等於是六層樓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一座樓梯。

大師說:「樓梯太長,不會有人要爬,設計時要迂迴,要讓人有驚喜,讓人走到上面時,不覺得累。」

十八公尺高的陡坡,慧知法師依正常的高度去橫量,須建一百三十個階梯,大師卻說上下的地整一下,只要一百零八階即可。慧知法師半信半疑的依此而做,最後果然是一百零八階。驗證了大師一生做建築的真實功夫。

星雲大師說,中國建築就是要錯錯落落,才會有氣勢。如今的藏經樓,從每一個角度看,沒有一個屋簷是重疊的,整個氣勢是飛向天際,那種美感是殿宇輝煌,和佛光山的大建築群連成一氣。

●石刻一筆字 傳遞人間佛教精神

走近藏經樓主殿,抬頭可看到入口上方刻有星雲大師書寫的「藏經樓」三個大字,左右對聯:「建寺安僧傳道五洲猶如蓮花不著水,雲遊世界緣結十方亦如日月住虛空」,代表大師弘法五大洲的發心與悟道。

一樓的主殿,主要是作為集會、傳法及講學之用。殿堂周邊是台灣首座最大的石牆,上面刻有大師書寫一比一等比例的五十二幅「一筆字」書法,如「八正道」、「合十人生」、「中道」、「歡喜自在」等,字字句句都是人間佛教的重要精神。從大師的字,可以見到大師的慈悲之心;透過珍貴的法寶,體會大師「不忍眾生苦」的悲心願力。

殿內設有《星雲大師全集》展示區、藏經樓緣起簡介、星雲大師一筆字展示區、《佛光大藏經》展示區、星雲大師弘法大事記、《星雲大師全集》閱讀區、抄經區、茶禪區、攝像區等。

法寶廣場 推動正法流傳

藏經樓的第一平台為法寶廣場,包含花木奇石區、戶外廣場、法寶堂、東塔、西塔、 靈山勝會照壁及三解脫門以下的區域 。

法寶廣場的命名由來,取自佛、法、僧三寶中之法寶。法寶,即佛所說之三藏十二部等一切教法。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入滅時,為讓正法流傳,上首弟子大迦葉尊者率五百羅漢齊聚王舍城外七葉窟結集經典,而有佛法的流傳,為佛教傳家之寶。

以經典結集的勝會為藍圖,法寶堂室內設有五百人的多功能集會廳,作為舉辦講座會議,學術論壇、社團聚會、成果發表,簡報介紹、音樂表演、青年發展、佛教科技體驗等活動,戶外設置寬三十二公尺的大舞台,廣場可容納二千位觀眾欣賞節目表演,提供政府機關、企業團體、學校社團、地方民眾使用各項展演設施,以達資源共享、普利群倫的目的。

佛光山藏經樓典藏藏經一覽

1 房山石經

2 趙城金藏

3 磧砂大藏經

4 洪武南藏

5 永樂北藏

6 徑山藏‧徑山寺本

7 嘉興藏

8 乾隆大藏經

9 頻伽精舍校勘大藏經

10 普慧大藏經

11 中華大藏經(大陸版)

12 中華大藏經(台灣版)

13 佛教大藏經

14 文殊大藏經

15 佛光大藏經

16 初刻高麗藏

17 景印高麗大藏經‧再雕版本

18 再雕版高麗大藏經

19 鐵眼藏

20 卍正藏經

21 卍續藏

22 大正新修大藏經

23 佛光大藏經─圖像藏英文版

24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選(白話版)

25 國譯一切經

26 國譯大藏經

27 英譯日本新修大正藏

28 羅馬文巴利藏

29 英譯巴利藏

30 天城文藏經

31 暹羅巴利藏

32 泰文巴利藏

33 泰文釋義巴利藏

34 南傳大藏經

35 緬文拼音巴利藏

36 緬譯巴利藏

37 柬埔寨巴利藏

38 僧伽羅文巴利藏

39 卡納達文巴利藏

40 泰盧固文巴利藏

41 漢譯南傳巴利藏

42 越南巴利藏─經藏

43 印尼文巴利藏

44 中國貝葉經全集

45 麗江大藏經(甘珠爾)

46 龍藏經(甘珠爾 )

47 西藏大藏經

總計3大語系、16種語言、47種版本

 

文章傳至: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