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樓美華 台中報導】2025-11-13

11月11日,逢甲大學通識選修課「佛教經典與生命教育」30位學生,在授課老師尤惠貞帶領下,前往佛光山惠中寺進行校外參訪,並禮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以「娑婆裡的妙法蓮華」為題,引領學子透過提問與思考,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全貌,學習以智慧活出自在豁達的人生。

覺培法師指出「娑婆」象徵現代人所處的現實環境,而貪婪、瞋恨、愚痴是造成「苦」的根源。他勉勵學子面對苦難時不要畏懼,而要找出苦的成因,透過學習佛法、互動與省思,放下世俗加諸的評論和價值觀,開放心胸、培養同理心,理解每個人不同的成長背景與價值觀。如此,才能將苦轉化為生命的滋養,成為自我成長的力量。

談及寺院矗立於都市裡,帶給都市的功能?覺培法師表示,寺院不僅以建築之美與清淨氛圍,讓人心靈得到淨化,更是多元化的終身學習場域。除禪修、法會等修持活動外,各種社教課程包括兒童班、文化與藝術講座、讀書會及研習營等,並設有滴水坊、美術館等空間,讓更多人親近佛法、涵養身心。

「人生不要追求完美,但要追求完整。」覺培法師指出,生命的每一階段皆是由自己造作的結果。他以十二因緣闡述人生輪迴的過程,唯有放下執著、接納順逆與不完美,方能自在地創造自己的人生。

針對如何破解生命的密碼、超越「業力」的糾纏,覺培法師說,運用佛教的「六度波羅蜜」-以布施帶給人歡喜,以持戒規範自己的行為,以忍辱與精進培養堅毅,以禪定養成定力,最終啟發般若智慧。期勉學子學會放下昨日,專注於當下,才能領略生命的新風光。

覺培法師進一步指出:「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皆有不同的根性與天賦,不應比較,而應懂得欣賞和包容,從中看見他人的優點與善美。鼓勵學子常懷希望,不輕視任何人,從生命的變化中體悟佛法,認識生命的全貌。

最後,覺培法師總結指出,學習佛法的最終目的,在於認識自我與接受完整的人生,進而以願力超越障礙,實踐人間佛教的精神。並期許:「蓮華因妙法而生,娑婆裡的淨蓮在人間,願人間佛教成就蓮花在人間。」,尤惠貞老師並頒贈感謝狀給覺培法師。

學生黃詩雅表示,學會接受人生的不完美,當面對困難時,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盡速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許浩誠則認為,苦是磨鍊,也是考驗,淨化自己,想法要轉變提升,每次的上課都是讓自己沉澱,精進的機會,未來想做更多具挑戰性的工作。

文章轉至:人間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