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詹妙達 台中報導】2024-06-16

善於情境教學的鄭毓瑜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發表的論文從六朝文論、漢魏辭賦,至及晚清及現代知識的轉換、漢語詩學等,涵蓋廣深受學界重視。6月14日於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以「泰然狀態:王羲之蘭亭序的生命思索」為題,用生活經驗為基礎、文學的感動和記憶,關切如何用現代的學術視野,回顧傳統的知識概念,且又回頭賦予現代的意義,分享魏晉名士風采。現場及線上同步聆聽963人次,總觸擊人數超過4700人受益。

蘭亭在浙江紹興西南,蘭亭詩有26首,王羲之做了兩首,其他還有謝安、王徽之、庾友等,具老莊思想的詩。《蘭亭集序》文字流暢而不枯燥,所以雖然只有324字,但卻歷久不衰,鄭毓瑜帶領聽眾領略其中字詞涵義與意境,及時間感。

鄭毓瑜指出,生態體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蘭亭集序》也涵蓋人類生態體系,包括序文、書法、繪畫、雅集、風俗、禮儀、生死。鄭毓瑜帶領聽眾欣賞《蘭亭集序》神龍本書法之美,及明朝文徵明〈蘭亭修禊圖〉自近山望遠山的平遠山水。

1963年莊嚴邀集中外友人於霧峰北溝溪畔舉行來台第一次曲水流觴,第二次則於故宮博物院,現今故宮博物院有數位流觴可以體驗。鄭毓瑜解釋流觴的源頭,說明為什麼要修褉,其目的在清除死亡,解除恐懼,對生命綿延做出最強力的渴求。

鄭毓瑜用古畫延伸而成的場景裡,邀請觀眾一起來體驗由數位科技所打造的雅集盛會。您可以選擇一個蒲團坐下來,靜心等待杯子從前面流過,請輕碰發光的酒杯,隨著浮現出來的詩文,進入一場風華盛宴。並分享王羲之的生活軼事,點出王羲之真誠率性,喜歡較量,喜好求仙,渴求長生,每一階段都是全然投入。鄭毓瑜表示,泰然狀態是具有充分的喜悅與悲傷的能力,充分的覺醒,同人與自然充分關切,克服隔離與疏離,在生活中做自己,體驗自己。

鄭毓瑜表示,所有的情感可以對應很多外在,尤其在這個數位科技時代,人就不能用數量、度量來計算。情感與理智在生命過程中一樣重要,真正的生命行動也許就在感動的行為中改變,所以抒情也是很重要的關鍵。也說明「閱讀」裡面得到古人的智慧的時候,其實不是復古,而是把古代的智慧放到眼前的現代裡面熾煉、實驗、擷取。閱讀當中會得到很多智慧,這智慧會隨著時間增長,最後變成我們人生經驗當中超越的重要境界。

《蘭亭集序》啟發後人寫出許多的對聯、繪畫,連義大利女太空人都曾在社群媒體貼出蘭亭序的字句,顯見其生生不息。

文章轉至:人間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