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蘇茂霖 台中報導】2024-06-17

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6月16日邀請到佛光山文化學院院長依空法師,以所修持的智慧及文學素養為慈航,引經據典善喻巧說,闡釋「談古論今如何把捉心。」義涵,教導大眾「如何降伏妄心,如何把真心找回來。」提升自我,翻轉人生。現場及線上近2500人聆聽,含觸及人數近8800人。

依空法師表示,在當今快節奏壓力重重的環境中,人們心念常被無明情緒和煩惱所籠罩,找到對治藥方,讓心靈平和安住顯得非常重要;藉由古代聖賢及佛法的智慧,對現代人提出針砭,期許見聞者能落實正知正見教導,遠離外境束縛,提升生命層次。

依空法師引用《孟子‧公孫丑上》說明,仁義禮智是惻隱、善惡、謙讓、是非,是人心之四端,而《孟子‧告子上》則指出仁義禮智,是人人本有,並非外人所給予。《老子道德經》所說的常德,就是永遠不變,不離開自性的道德,如同回歸嬰兒的赤子初心。禪宗祖師安心公案,直指人心由自己作主,不受外境所縛,所說的〈十牛圖〉是以牛譬喻心念,說明要把心管好的十種層次。

《大智度論》提起,煩惱是心靈十大魔軍,有欲望、憂愁、飢渴、渴愛、睡眠、怖畏、疑悔、瞋恚、利養虛稱及自高憍慢,依空法師說,這些貪瞋痴慢疑、財色名食睡,是內心的枷鎖,也是墮落的根源,源自於六根對六塵、六識所造作,要了解心所因何產生煩惱,才能去觀照覺醒,方可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第六識為妙觀察智,進而破除第七識的我貪、我痴、我見、我慢根本煩惱,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成就為大圓鏡智。

學佛、行佛就是要效法佛陀的慈悲與智慧,讓自己覺悟和解脫,過程雖然艱辛,只要透過八正道努力去熏習實踐,必然功不唐捐;法師以宋朝茶陵郁禪師的悟道偈語「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剖析:人人皆有清淨本心,只因無明煩惱不能顯露,當我們學會放下貪愛染著,點亮心中明燈,光明就會照破無明,清淨、平等、覺性自然現前,也可自度度人。

依空法師提起《金剛經》的教示:「云何降伏其心」,要降伏的是妄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生起的是真心。「應無所住」則指無住一切法,念念不住,念頭來讓它來,念頭去任他去,意即去我執、法執。也就是《大乘起信論》教大家的,破除無明,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明無始有終,才能成佛、方可解脱自在。」亦如《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說,心如猿猴難予控制,又如僮僕諸惱使,故要以對治法降伏其心。

如何把捉心、對治心?依空法師提出無際大師的十味心藥方、星雲大師的十二味心藥方,及寶誌公禪師的八味心藥方。依空法師勉眾,隨順因緣轉念很重要,《維摩詰經》云:「隨其心淨,則國土淨。」《華嚴經》也教導眾生要發菩提心,立願養成清淨心去廣結善緣。「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皆好,此心安處是吾鄉」。

文章轉至:人間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