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林淑玲、李雪麗、趙志霞台中報導】
佛光山惠中寺二○二三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於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二十四日在惠中寺盛大舉行。今年主題為「厚道」,二十九場接力式講座,邀請三十位名師從文學教育、生死智慧、心理勵志、親子教養、美學飲食、樂活養生、自我成長、佛學經典等角度,引領聽眾重新挖掘內在的力量,以度量容人、以道德化人,為未來的自己開拓出一條條璀璨的寬厚之道。
佛教故事啟發 化煩惱為菩提
五月二十七日首場講座,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講「佛教故事的啟發」,引述《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公案,指出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起起伏伏,有了生滅、煩惱、對待、痛苦,這是世間;心不被外界影響,可以解脫自在,是出世間。《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昨日事歷歷在目又真實,到了今日,昨日事如同夢幻泡影,世間一切是無常、幻化、無我、非我所,因此在人間,透過佛法智慧可以解脫自在。
心保和尚提到,佛陀降生、修行、成道、說法都在人間,透過修行可以成佛,佛陀做了最好的示範。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我是佛」,成佛由凡夫成為聖賢,煩惱變為解脫自在,因此成佛有無量的智慧及無量的慈悲。
五月二十八日邀請美學大師蔣勳分享《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一書,對母親的記憶重新產生連結,透過料理,娓娓道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提到對厚道最初的認識,蔣勳表示,是來自於母親對命的尊重與包容,從母親身上學到用最溫和的方法與人相處。
蔣勳認為時代文明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工具改良,方便人類的生活,卻也使人的能力退化。小時候曾幫母親用泥土塑灶門,負責生火讓母親作飯菜,能用雙手做出生活用具,是最快樂的事;現在資源取得容易,卻也導致人們的不珍惜與浪費。
學佛正知正見 找回忘失真心
五月三十一日,邀請趙廷箴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暨和信醫院董事趙辜懷箴,以「高度與角度」主題,分享人生經驗與學佛態度。「人生很像一個翹翹板」,趙辜懷箴表示,每個人從小帶著父母的期望,隨著翹翹板慢慢升高,背負名利的包袱也愈來愈重,一旦到達顛峰,若心存傲慢,「滿則溢」就會嘗到世間的苦果,唯有做自己最適合的事,找到人生的平衡點,才是身處最高處。
「人生不必太圓滿,留一個缺口,讓自己的幸福流到別人的田地。」趙辜懷箴表示,當你善用角度去創造高度,也是在提升自己的心性,展現個人的價值,祝福每一個佛光人,都能奉行大師「給」的哲學,伸出一隻溫暖的手,給人歡喜,用「厚道」在變動中保持良善,在塵土中創造希望。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於六月三日以「把心找回來」為題,取材佛經中關於「心」的闡述,結合禪門公案、自身經歷及生活中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啟發大眾找到本具的真心。
「一般人錢包、手機、孩子、鑽石戒指丟了,都知道要找回來。但有一樣東西丟了,卻不知道要去尋找,甚至不知道已經遺失了。」那樣東西就藏在生命內部當中,也就是人心。
如何找回忘失的真心?依空法師指出,學佛最重要的就是學正確的知見,而最難調伏的是人的心。生命如水,讓心常常接受活水新知、新觀念,淨化身口意,生命才能日新月異,生生不息。
其他內容精采的未來與希望講座還包括:氣功老師彥寬五月二十九日以「厚實為本.道心為先」談及人生和疫情期間的生活與厚道和氣功有關的故事;廣告導演盧建彰五月三十日以另類思考、不同角度來看待,從故事發現心性良善的本質比世界更大;台中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朱為民,六月一日帶領大眾模擬人生最後可能會面臨的問題;知名演員鍾欣凌六月二日談「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光」,分享職場上的點滴及人生歷程;東京帕運台灣視障柔道選手李凱琳,六月四日以「帕拉林匹克精神──逆光飛翔」為題,分享身為身心障礙者為台灣爭光的心路歷程。
「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自二○一五年舉辦迄今,盼藉由名家講座,鼓勵社會大眾終生學習、吸收多元知識、提升眼界、擴展視野、增進身心靈與社交健康、營造社會祥和的氛圍。
文章轉至:人間福報
講座線上直播連結:佛光山惠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