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戴辰 台中報導】2024-06-23

精彩迭出的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6月22日來到活動尾聲,壓軸邀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暢談「巴黎、倫敦、莫斯科和池上的孩子」,他興致昂揚欲罷不能的細數雲門50年足跡與心境轉換,聽眾們亦伴隨著他沉浸在「薪傳」舞者姿態與豐收歡慶中。現場聽眾共720人,1630人於網路同步觀看直播,總觸及人數達6657人。

出生於嘉義新港的林懷民,情感豐富深愛鄉土,在祖訓「公爾忘私」惕勵下,14歲發表第一篇小說〈兒歌〉,22歲出版穿透世代迄今的《蟬》,26歲創立台灣第一個職業舞團「雲門舞集」,且獲頒英國國家舞蹈獎「傑出舞團獎」。31歲時編創「柴船渡烏水,唐山過台灣」的「薪傳」,演出40多年票房依舊秒殺,堪稱傳奇。其生命歷程有如充滿挑戰與啟發的藝術畫卷,感染著全球觀眾。

林懷民在演講中分享他的獨特人生經歷,與心境自壓抑、解脫至奔放的轉換。回憶自己在嘉義新港書香家庭中成長,雖未能考入台灣大學,卻從小就明白人生無需拘泥於常規。談到創業經歷,林懷民坦言,在缺乏專業背景和舞團管理經驗下,於1972年創立雲門舞集。這個決定不僅是一次挑戰,更是對自身才華試煉的堅定信念。

在六、七十年代,國際學生社會運動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當時他正值美國求學期間,深受時代精神影響,關注甘迺迪總統提倡的和平志工團,以及政府鼓勵青年參與的社區服務計畫。這些經歷和理念,深植於心中,成為他日後推廣藝術與文化平權的動力源泉,也埋下日創辦「雲門舞集」、舉辦「藝術與生活」聯展及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的種子。

林懷民說:「表演藝術可以和土地產生連結」。台東縣池上鄉一年一度藝術盛事「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他讓池上的中小學生加碼演出《薪傳》中的「耕種與豐收」。學生們由他與雲門舞者親身教授,只經過10次的練習,在池上秋收的舞台上,展現青春自信動人舞姿,讓鄉親與孩子的父母深受感動,更激勵池上的孩子們積極奮發不服輸的志向。

林懷民的創新與毅志,不僅讓世界看見台灣特有的藝術魅力,也激勵著新一代年青人勇敢追求夢想、挑戰自我的精神。

文章轉至:人間通訊社
影片轉至:人間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