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李雪麗 台中報導】2024-06-12

詩人向陽,6月11日應邀於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以詩表達對傳統與鄉土的熱愛。除了透露創作台語詩的緣由,並分享橫跨40年,不同時空背景下所創作的詩及其中的寓意。現場及網路同步聆聽逾千人,總觸及人數近4900人。

向陽生長在南投鹿谷,小時候家裡開茶行兼文具店,放學後幫忙顧店時,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過著茶香伴書香的生活,初中2年級,年方13歲的向陽,因為店裡販賣的書都已讀完,乃郵購《離騷》一書,完全沒有標點及注釋的文言文,如同天書一般,當下立志要當詩人,且要寫出讓人看得懂的詩。

大學時代,向陽擔任文化學院(文化大學前身)華岡詩社社長,期許自己多寫詩,以成為表率,帶動社員。當時全台有32家報社,在禁說台語的年代,投稿十行詩經常被採用,方言詩卻無處發表。

向陽13歲第一次寫詩,20歲開始發表,至30歲時寫下36首台語詩。1998年與幾米合作,由新學友出版的《鏡內底的囝仔》詩集,也是幾米的第一本繪本,2010年大塊文化重新印行。2023年爾雅出版的《弦上詩歌》當中,收錄李泰祥譜曲、齊豫唱的〈菊歎〉

向陽將寫詩當成說故事,一首詩就是一個小故事,他自許是一位行吟的詩人,講座中,向陽抑揚頓挫,頗有韻味地朗誦多首台語詩,聽眾也一同品味美麗的詩句,徜徉在詩中描寫的意境裡。

向陽在1976年寫下〈阿爹的飯包〉,後來作曲家簡上仁將這首詩譜成〈阿爸的飯包〉,同時期寫下另一首〈阿母的頭鬘〉,由作曲家蕭泰然將它譜成歌。當時布袋戲正興盛,他寫了〈搬布袋戲的姊夫〉,還寫了一首具嘲諷意味的〈村長伯仔欲造橋〉;1990年〈我有一個夢〉寫出台灣山川河海及田園之美,同時點出家園被汙染的問題,呼籲放下對立與仇恨。

1985年勞動基準法實施不久,台華語混用的〈在公佈欄下腳〉,寫出員工看到資遣公告時的內心戲。1993年〈秋風讀昧出阮的相思〉寫出失戀的心情,這首詩讓向陽在2021年,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1996年寫給小朋友的〈有影的參無影的〉,主旨在說眼見未必為憑,一如佛教的「禪」,也有如此的啟發。

90年代,美國興起RAP風潮,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民選,社會充滿活力,也出現各種亂象,向陽創作台華語混用的RAP〈咬舌詩〉,描寫當時的台灣。1998年一首描寫溪頭的〈世界恬靜落來的時〉,獲得10位作曲家的青睞,將它譜成不同的歌曲。2017年饒富趣味的〈鳥鼠歌〉是詮釋《詩經》的台語詩。

講座進入尾聲,在全場合唱向陽於1998年用驪歌舊曲填的新詞〈散場:離別歌〉歌聲中結束。這場講座,不僅現場聽眾聽得津津有味,網路觀看直播者也有熱烈迴響,陳璿宇感謝向陽分享精采詩作,為台灣留下經典作品,黃麗昭讚嘆向陽是了不起的作家,以詩傳唱台語的優美。Constance Chen表示距離大學時代聽向陽為社團賞析新詩,已超過1/4個世紀,非常懷念,感謝惠中寺邀請向陽老師來講座,得以回味當年。

文章轉至:人間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