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 李雪麗、蘇茂霖 台中報導】2024-10-23

第14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共識營,10月22日在佛光山惠中寺舉行,近330位來自全台及金門的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的校長主任們齊聚一堂,透過經驗分享與腦力激盪,希望能以不同於以往的教育模式來推動三好,建構友善及幸福的校園,進而成就三好社會。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錄製影片開示大眾,在佛教經典裡,三好對應到身口意的修行,便是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是佛法裡基本的道德基礎,也與大眾息息相關,所以「人人行三好,世界更美好」。提倡三好功德無量,讓三好從小扎根,待三好兒童長大了,社會就會更和諧。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主委暨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指出,為何每次共識營都要播放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筆字」及「病後字」的影片?那是因為包括三好校園、星雲教育獎、文學獎、傳播獎及好苗子的經費,都是大師一字一字寫下來,以及著作的稿費所籌措的。期待透過共識營,在品德教育上,以全新的模式,繼續推展三好。

台中市教育局主任秘書郭明洲表示,三好的內涵是品德教育,對人心有正向的影響,品德教育是辦學最重要的項目之一,知識技能須有良好的品德作為基礎。期盼287所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攜手前進共同努力,成為全國品德領航員。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歡迎並向大眾介紹惠中寺各樓層功能,強調星雲大師非常注重教育,一生不為自己,只為社會國家奉獻,道場取名惠中寺,即是「嘉惠台中市民」之意,也指示寺院可以辦教育,因而有人間大學,推動三好更是希望為下一代共同努力,藉此影響孩子,翻轉人生。

專題講座一「三好實踐與詮釋」講師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楊昌裕表示,三好是品德代名詞,推動的目的是要成就每一位學生,推動計劃本身就是在行三好,要從關懷個人、關懷社會的角度出發,以行動為導向的設計,發現問題,尋找有用的資料,從缺點當中看到需求。

專題講座二「結合班級經營的三好MVP品德課程」講師三好品德教育教材教法發展計畫主持人林文瑛,分享如何在課程中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議題,以及實際施行後的成效,三好MVP兒童品德夏令營將整個佛陀紀念館變成一個大教室,從特展當中尋找並創作感恩故事,短短3天即呈現顯著效果,孩子回饋「感恩」從名詞變動詞,媽媽則回饋孩子的心變柔軟了。

專題講座三「探索三好.共創共好-體驗式學習」,由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廖炳煌講解,分成8組,以10分鐘研討策略共識、40分鐘擺設骨牌。其中有一組把各自的名牌擺在地上,快速認識彼此、凝聚向心力;各組盡力發揮創意,擺出長條型、圓型等獨特美麗的圖騰骨牌。

「三好校園回饋與行動」由楊昌裕、廖炳煌、台中后里國中校長賴勝豐、台北建國高中祕書鄧書華、台南左鎮國小校長楊靜芳及老師徐志維等代表分享。楊昌裕說,不要分宗教派系,只要定位在「三好教育」,能教導下一代端正品德、涵養藝術文化及向善的人生觀,社會就有善良美好的力量。賴勝豐指出,鄉下人大都務農,學到農夫勤勞的精神及純樸待人方法,就是在實踐行三好。

楊朝祥說,星雲大師提倡「歡喜捨、歡喜給」的理念,期望各位老師珍惜當下,互相分享、觀摩這次難得的教學相長機緣,把各校的專長帶回自己的學校,提升教學方法,讓學生樂於學習各項知能。

文章轉至:人間通訊社
影片轉至:人間衛視